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太行

朱德〔近现代〕

一九四零年五月,经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延安。是时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1940年5月,经过洛阳去重庆谈判,中途返回到延安。抗战紧急,内战又开始,国家和人民都处于忧患之中。

太行山上高高耸立着无数峻峭的险峰,站在这巍峨的太行之巅,举目望去,那一泻千里、奔流到海的黄河两岸风光,全都收入眼帘。
黄河两岸的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这次去重庆谈判,一定要促使谈判成功,使全国一致共同对敌,以之告慰全国抗日军民。

注释
太行:即太行山。
烽烟:本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夜间举火;这里用来比喻战争。
此行:指1940年5月诗人去重庆同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1940年5月,朱德受命离开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山返回延安,中途去洛阳同卫立煌会谈团结抗战问题。经河南济源县刘坪时,朱德回望巍巍太行山,眺望着他曾经率数十万八路军健儿同敌人血战近三年的战场,将要告别,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写下《出太行》一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永健,刘汉民,何联华主编.红色诗词赏析.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06:第111页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的诗歌。诗人以行军途中所见太行山景色为题材,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描绘出了太行山巍峨险峻、黄河气势磅礴的宏伟画卷,谱写出了抗战年代里太行山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貌以及军民万众一心,英勇斗争的精神面貌。诗人以美术家的眼光,巧妙选择景物、切取场景,组合成远近结合、色彩艳丽而且洋溢着战斗激情的画面,抒发了不畏强敌、同仇敌汽、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首句写山,次句写河,既表明“出太行”的行程,又显示爱我山河的豪情。诗人“出太行”后“经洛阳”,必然要跨越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天险”。作为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朱德,来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他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出太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行军途中所见太行山景色为题材,用饱含激情的笔墨,描绘出太行山巍峨险峻、黄河气势磅礴的宏伟画卷,谱写出抗战年代里太行山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貌以及军民万众一心、英勇斗争的精神面貌。整首诗巧妙选择景物、切取场景,组合成远近结合、色彩艳丽而且洋溢着战斗激情的画面,抒发出不畏强敌、同仇敌汽、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近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近现代〕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