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二
萧衍〔南北朝〕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兰叶刚开始把地铺满,梅花已经从枝上凋落。
凭着我这充满爱怜的心意,摘片兰叶以寄给我的相知。
注释
可怜:可爱怜。
心知:知心。好友或情人。
简析
此诗借春兰盛放、冬梅凋零之景,抒发对知音的深切思念与情感寄托。诗的前两句以兰叶繁茂与梅枝凋零形成意象对比,暗喻时光流转;后两句直抒胸臆,将惜春之情转化为折花寄友的具象动作,以物传情的手法巧妙联结自然观察与内心情感,富有雅趣。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125篇诗文 27条名句
狂泉
沈约〔南北朝〕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孔融让梨
范晔〔南北朝〕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王戎不取道旁李
佚名〔南北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